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访问量:人, 当前在线人数: 人。 怀念旧版 ENGLISH

汉师附小省级专项课题成功开题



汉师附小省级专项课题成功开题


    3月12日上午,汉师附小省级专项课题“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构建实践探究”开题仪式暨主题论坛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汉师附小副校长淡洁主持,校长王明科致欢迎辞,市教研室主任敖永忠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温霞领航校长工作室导师张姝,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燕,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徒勇,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红菊,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饶猛,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中效,团市委少先队总辅导员周巧,汉中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孙崇政,汉中开放大学党支部书记侯惠军,市博物馆副馆长常虹等领导参加开题仪式。


课题负责人、汉师附小党总支书记温霞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的预期成果八个方面详尽解读了项目实施方案。她表示,地域文化是可感知、可触摸的最有温度的优质文化资源,汉中两汉三国文化璀璨夺目,红色资源丰富而厚重,可以为大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的育人元素,提供广阔的实践载体和体验平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要素,健全“三全”育人有效机制,全力构建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环境,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

温霞领航校长工作室导师张姝教授从研究的主题到底可不可以做、研究的问题是否清晰明了、研究的过程是否足够细致、预期的成果是否可以实现和衡量等四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认为课题选题基于汉中地域文化,在有根有脉可循的文化中培养孩子,给予孩子们既向下扎根,也向上生长的根基;课题研究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很多部门力量,以思政为内核,全方位发力,让孩子们浸润其中,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立足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三个课堂”“虚拟和现实”,以多种预定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来改造和解决当下的问题;生态系统着眼于相互协同的能量传递转换生成过程,多方参与协作发力,使能量最大化,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大受益者。同时,张教授还就“如何形成一个课程育人的大格局”给予良好的建议和指导。


汉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徒勇在活动中提出,用汉中地域文化的“小切口”上好“大思政课”的大课题,恰逢其时,势在必行。就推进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他指出:一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之才。二是要注重打造精品课程,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要用好信息化手段,依托“学在汉中”智慧教育云平台,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线上同步一堂课活动,提升思政教师育人水平,面向薄弱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提供在线精品思政课程,促进优质资源广泛共享,营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良好氛围。三是立足汉中实际,充分挖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资源,围绕大思政课建设,探索建立一批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研学实践线路,开发一批涵盖川陕革命、红军长征、三线建设和两汉三国、非遗传承、秦巴生态等汉中特色实践课程,以学生喜闻乐见、新颖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主题论坛上,王燕、徐红菊、梁中效、张姝、敖永忠、温霞六位专家、学者就盘活汉中大地上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栈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生态文化等汉中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融入相关理论研究、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中,让思政课行走在山水汉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各位嘉宾表示将充分利用本系统优质教育资源,给予课题研究大力支持,助力“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


凝心共赴新征程,奋楫笃行再启航。汉师附小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工作室建设为平台,全力构建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环境,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以实际行动筑牢民族复兴之基。

市级多个部门的干部,相关兄弟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家长代表等240余人参加开题仪式。





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有459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TOP